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公冶長是一個可以娶為妻子的人。雖然他曾被關押,但那並不是他的過錯。」於是孔子將女兒嫁給了他。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公冶長》篇,記錄了孔子對公冶長的評價。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因為一些誤會而被關押過。但孔子認為公冶長無辜,並且信任他的品德,於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詞語解釋
- 謂:說。
- 公冶長:孔子的學生之一。
- 妻:嫁。
- 縲絏:囚禁。
- 非其罪:不是他的過錯。
道德教訓
孔子的言論展示了他對公冶長的信任和對真理的堅持。這段話教導我們不要輕易以表面現象判斷人,應該深入了解事實和真相,並且在判斷他人時保持公正和寬容。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在判斷他人時要避免偏見和草率的結論。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事實進行評價,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給予他人第二次機會。這種寬容和公正的態度對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公平的社會環境至關重要。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孔子對公冶長的信任和評價,展示了他對學生的深厚關懷和道德判斷的高標準,這些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