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篇》是一篇專注於行軍布陣的具體戰術篇章,強調了軍隊在行軍過程中的各種策略與戰術細節,尤其是對不同地形的應對方式和敵情的觀察。孫子在這裡教我們如何利用地形優勢,以及如何從敵人的行動中判斷他們的狀態,進而作出最有利的行動。
首先,孫子一開始就點出了軍隊在不同地形中的應對方式。例如「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意思是在山地作戰時,要依山谷而行,並且選擇高處站穩腳跟。這不僅僅是戰場上的策略,也是對應到現代競爭中的「選擇戰略高地」的概念。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商業競爭中,選擇有利的位置、擁有資訊和資源的優勢,才能保證行動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孫子還提到「絕水必遠水」,意思是軍隊行軍時應避開水源,尤其是在敵人即將渡水時,不要在水邊迎戰,而應等敵人半渡而擊,這樣才能占據主動。這讓我們聯想到現代談判中的「機會主義」策略,等待對手陷入不利的局勢,再進行反擊,這樣可以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
接著,孫子強調了軍隊在行軍中要如何觀察環境,並根據環境作出判斷。「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鳥起者,伏也」等,這些具體的戰場現象描繪了軍事偵察的基本原則。它告訴我們要學會從敵方行動中讀出隱藏的信息,這種洞察力在現代社會中也至關重要,無論是市場分析還是競爭對手動態的觀察,都是制定有效策略的基礎。
孫子還提到,「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這提醒將領們在管理軍隊時要懂得適當時機的處罰與獎勵。如果軍隊還未歸附就加以懲罰,士兵不會服從,這與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領導原則如出一轍。領導者需要先與團隊建立信任,才有權威實施獎懲制度。反之,過早的嚴厲管理只會讓團隊失去動力和忠誠。
這篇還強調了對地形的利用:「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即在丘陵和堤防地形中,應該選擇面向陽光並且背靠高地的有利位置。這不僅僅是軍事策略,現代商業競爭中也強調「地利」,比如公司選址、市場切入點的選擇,都需要考慮到周圍環境的優劣,才能確保競爭中的優勢。
《行軍篇》的後半部分特別強調了軍隊內部管理的細節。「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孫子告訴我們,過於頻繁的獎勵或懲罰,反而會削弱軍隊的士氣,這是軍隊管理的失誤。在現代企業中,過於頻繁的激勵政策或過度懲罰也會讓員工感到疲憊或不滿,最終導致生產力的下降。因此,管理者必須掌握平衡,做到適當的激勵與懲罰,讓團隊能夠保持高效運作。
總結來說,《行軍篇》教我們如何在行軍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形制定最優策略,並且要時刻觀察敵人的動態,從而保持主動權。無論在戰爭中還是現代商業競爭中,懂得靈活應變、善用環境優勢,以及建立有效的團隊管理,都是取得長期勝利的關鍵。接下來,我們會逐步解析這些策略,看看如何將它們應用到現代生活與工作中,幫助你在各種挑戰中占據主導地位。
經典原文解析與註釋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衆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絕澗,遇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林木、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衆樹動者,來也;衆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陣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粟馬肉食,軍無懸瓶,而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衆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衆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故兵非貴益多,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衆相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