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形篇》可以說是孫子兵法中的「防守反擊教科書」,它強調的是如何「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篇裡的重點不在於如何主動出擊,而是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並等待敵人露出破綻。這就像現代企業中的「風險管理」,要先穩住自己,確保不會出現大錯,再尋找機會反擊。
孫子首先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原則:「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也就是說,如何保證自己不會被打敗,這是你可以控制的,但你無法強迫敵人一定會被你打敗。這聽起來像是什麼呢?就像你在職場上,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工作表現,確保自己不犯錯,但你不能保證你的競爭對手一定會犯錯。因此,現代管理中,我們經常會先做好「防守」,確保企業的穩定發展,然後再尋找競爭對手的弱點,進行突破。
孫子在這裡還介紹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這句話聽起來像是武俠小說裡的大俠在「藏拙」,其實它的意思是,好的防守者就像埋藏在大地深處一樣,讓敵人無法找到破綻,而好的攻擊者則如天上神龍般神出鬼沒,出擊時讓敵人無從防範。這個比喻用在現代生活裡,可以理解為:想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先要隱藏實力,讓對手摸不清你底牌,然後再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
《軍形篇》接著說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這句話簡直可以作為現代決策的座右銘。成功的策略是先確保你能贏,然後再去打這場仗;而失敗的策略則是先急著開戰,然後再期待勝利降臨。這就像現代企業進入一個新市場之前,會先做好市場調研、產品設計和資金準備,確保萬事俱備,才正式進軍市場。反之,草率行動、沒有充分準備的企業,往往會在競爭中敗北。
最後,孫子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總結勝利者的姿態:「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這裡的意思是,勝利者就像洪水決堤一樣,勢不可擋。這不僅僅是說他們強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力量是積蓄已久,等待一個正確的時機來釋放。這與現代管理中的「厚積薄發」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結來說,《軍形篇》是一篇關於防守與準備的篇章,它告訴我們如何先立於不敗之地,再伺機出擊。在現代社會中,不管是面對商業競爭還是日常挑戰,這篇教給我們的策略無非是:穩住自己,等待機會,然後果斷出手。接下來的分析將進一步探討這些原則,看看它們如何應用於現代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經典原文解析與註釋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