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白話文翻譯
子華出使齊國,冉子替子華的母親請求給些糧食。孔子說:「給她一釜吧。」冉子又請求多給一些。孔子說:「那就給她一庾吧。」但冉子最後給了五秉的糧食。孔子說:「子華在齊國,騎著肥馬,穿著輕裘。我聽說過,君子只幫助那些急需的人,不會讓富人更富。」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與冉子之間的一段對話。冉子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替出使齊國的子華的母親請求糧食。孔子在此表達了他的施捨原則,即幫助急需的人,而不應該讓富人變得更富有。
詞語解釋
- 子華:孔子的學生,名叫子華。
- 冉子:孔子的學生,名叫冉求。
- 釜:古代量器,一釜約為一百斤。
- 庾:古代量器,一庾約為十釜。
- 秉:古代量器,一秉約為十庾。
- 輕裘:輕便的皮衣。
- 周急:幫助急需的人。
- 繼富:讓富人變得更富。
道德教訓
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施捨和幫助的原則,即應該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讓富人變得更富有。這教導我們在幫助他人時應該考慮到對方的實際需求,並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先幫助那些急需的人。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在進行慈善和幫助他人時,要注重資源的合理分配,優先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該謹慎使用自己的資源,確保它們能夠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而不是無差別地幫助那些已經富有的人。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和教誨對後世的施捨和慈善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施捨原則強調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這在古代和現代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孔子的智慧和洞見在今天依然對我們的行為和價值觀具有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