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白話文翻譯

子貢說:「貧窮卻不阿諛奉承,富貴卻不驕傲自大,怎樣?」孔子說:「可以。但不如貧窮時能樂觀,富貴時能喜好禮儀的人。」子貢說:「《詩經》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啊,現在可以和你談詩了。說到過去的事,你就能明白未來的事。」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學而》篇,記錄了子貢與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詢問孔子關於如何在貧富中保持正直的問題。孔子回答了他,並引導他理解更深層次的品德修養。

詞語解釋

  • 貧而無諂:貧窮卻不阿諛奉承。
  • 富而無驕:富貴卻不驕傲自大。
  • 貧而樂:貧窮時能樂觀。
  • 富而好禮:富貴時喜好禮儀。
  • 如切如磋:形容學習不斷,改進不息。
  • 如琢如磨:形容修養不斷,精益求精。
  • 告諸往而知來者:說到過去的事就能明白未來的事。

道德教訓

這段話教導我們,無論貧富,都要保持正直和謙遜。孔子強調,貧窮時應該樂觀自持,富貴時應該喜好禮儀,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高尚的品德。學習和修養需要不斷改進,才能達到完美。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應保持正直和謙遜。貧窮時不失志氣,富貴時不失禮節,是每個人應該追求的品德。同時,要不斷學習和修養,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對品德修養的高要求,對後世的教育和道德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這一觀點強調在不同的生活狀況中都要保持正直和謙遜,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價值觀,被歷代儒家學者繼承和發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