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白話文翻譯
冉子退朝後,孔子問:「怎麼這麼晚?」冉子回答:「有公事要商討。」孔子說:「恐怕是私事吧。如果是公事,即使不讓我參與,我也會聽說。」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與學生冉子之間的對話。冉子退朝晚歸,孔子懷疑他是因為私事而不是公事。這段對話顯示了孔子對於公開透明和對公事的重視,以及他對弟子行為的關注。
詞語解釋
- 退朝:退下朝廷,結束公務。
- 何晏也:為什麼這麼晚。
- 有政:有公事要商量。
- 其事:恐怕是私事。
- 雖不吾以:即使不讓我參與。
- 吾其與聞之:我也會聽說。
道德教訓
孔子的這段話強調了公開透明的重要性。他認為,公事應該讓所有人知道,而不是私下進行。這段話教導我們,在處理公共事務時,應該保持公開和透明,以獲得公眾的信任。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可以理解為提倡公開透明的工作方式。無論是在政府還是企業中,處理公共事務時應該避免私下操作,保持信息公開,讓相關人員和公眾了解情況,以增強信任和合作。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對於公開透明和對公事的重視,對於後世的政治和社會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成為重要的道德和行為準則,推動了公開透明的治理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