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

原文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白話文翻譯

子禽問子貢:「老師每到一個地方,就能瞭解到該地的政事,是他去求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子貢說:「老師是憑著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的品德得來的。老師的請求,與普通人的請求大概是不同的吧?」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公冶長》篇,記錄了子禽與子貢之間關於孔子的對話。子禽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對孔子的德行和行為感到好奇,便向子貢請教。子貢解釋了孔子以品德感化人的方式。

詞語解釋

  • 夫子:對老師的尊稱,指孔子。
  • 邦:國家或地方。
  • 聞其政:了解當地的政事。
  • 求之:主動去了解。
  • 與之:被動告知。
  • 溫:溫和。
  • 良:善良。
  • 恭:恭敬。
  • 儉:節儉。
  • 讓:謙讓。
  • 異乎:不同於。

道德教訓

這段話展示了孔子通過自身的品德來影響和感化他人的方式。子貢的回答強調了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這些美德的重要性,並認為這些品德能夠使人自然而然地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品德高尚的人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我們應該注重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用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的態度對待他人,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得到信任和支持。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教育學生重視品德修養的理念,對後世的教育和道德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教誨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廣泛傳頌,強調通過自身的品德來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這種理念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