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仁不讓於師。

原文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面對仁德的實踐,即使在老師面前也不應謙讓。」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對於仁德的看法。孔子強調,仁德的實踐是至高無上的,即使是在老師面前,也不應該謙讓,應該勇於擔當和實踐仁德。

詞語解釋

  • 當仁:面對仁德的實踐。
  • 不讓:不謙讓,不退縮。
  • 於師:在老師面前。

道德教訓

這段話強調了仁德的重要性。孔子認為,仁德的實踐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勇於擔當,不應該因為面對權威或長輩而退縮或謙讓。這教導我們要有勇氣和決心去實踐仁德,並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勇於實踐自己的道德信念,不應該因為權威或長輩的存在而退縮。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勇於承擔責任,並且尊重和實踐仁德,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無愧於心,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歷史影響

這段話體現了孔子對於仁德實踐的重視,這些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孔子的教誨對於後世的思想家和普通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們以實踐仁德和堅持道德信念為行為準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價值觀之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