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白話文翻譯
傍晚時分從碧山下來,山中的月亮伴隨著我們回家。
回頭看來時的路,蒼茫的山色橫亙在翠綠的山巒間。
我們一起走到田家的時候,孩子們打開荊條編成的門迎接我們。
綠竹伸入幽靜的小徑,青蘿輕拂著行人的衣衫。
背景介紹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在終南山上遇到道士斛斯山人並在他家中留宿、飲酒時所作。詩中描寫了詩人與朋友一起下山的情景以及到達田家後的歡樂場景。詩人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山中的美景和田園生活的寧靜,表達了對自然和友誼的讚美。
詞語解釋
- 碧山:青翠的山。
- 山月:山中的月亮。
- 蒼蒼:蒼茫的樣子。
- 翠微:青翠的山巒。
- 童稚:小孩子。
- 荊扉:用荊條編成的門。
- 幽徑:幽靜的小路。
- 青蘿:青色的藤蔓植物。
- 拂行衣:輕輕地擦過行人的衣服。
道德教訓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與朋友一起下山及到達田家的情景,提醒我們要珍惜與朋友相聚的時光,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寧靜。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告訴我們要保持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誼的珍惜,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現代應用
這首詩在現代社會中提醒我們,無論在繁忙的工作中還是在喧囂的都市裡,都應該抽出時間來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心靈得到放鬆和慰藉。與朋友相聚時,要珍惜這份友誼,享受與朋友相處的美好時光,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