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慟矣。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原文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白話文翻譯

顏淵去世後,孔子悲痛地哭泣。身邊的人說:「您太過悲痛了。」孔子說:「太過悲痛了嗎?如果不為這樣的人悲痛,還能為誰悲痛呢?」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在顏淵去世後的極度悲痛。顏淵是孔子的學生中最出色的一位,以德行和學問著稱,孔子對他的去世感到非常痛心,這段話表達了孔子對顏淵的深厚感情和對失去這樣一位優秀學生的無限惋惜。

詞語解釋

  • 慟:極度悲痛。
  • 從者:隨行的人。
  • 夫人:這個人,指顏淵。
  • 恭:謙虛。
  • 君子:有道德修養的人。

道德教訓

孔子的這段話展示了他對顏淵的深厚感情和對失去這位優秀學生的極度悲痛。這教導我們要珍惜那些對我們有深遠影響和幫助的人,並在失去時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尊重和懷念他們的美德和貢獻。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珍惜與親人和朋友的每一段時光,對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心存感激。在面對失去時,我們應該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正視內心的悲痛,並學會在哀傷中找到力量繼續前行。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他的言行和教誨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顏淵的事跡和孔子的評價更是突顯了孔子的教義在人類道德和智慧上的重要性,對後世的教育和人際關係處理有深遠影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