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亦有惡乎?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原文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白話文翻譯

子貢說:「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孔子說:「有。厭惡宣揚別人缺點的人,厭惡身居下位卻謗上的人,厭惡勇敢卻無禮的人,厭惡果敢卻固執不通情理的人。那你呢,子貢,你有厭惡的人嗎?」子貢說:「我厭惡那些靠剽竊來顯示自己聰明的人,厭惡那些不謙遜卻自以為勇敢的人,厭惡那些揭發他人錯誤卻自以為直率的人。」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子貢與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以機智和辯才著稱。在這段對話中,子貢詢問孔子君子是否也有厭惡的人,孔子給出了詳細的回答,並反問子貢對此的看法。

詞語解釋

  • 稱人之惡:宣揚別人的缺點和過錯。
  • 居下流而訕上:身居下位卻誹謗上位的人。
  • 訕:誹謗,譏諷。
  • 勇而無禮:勇敢卻缺乏禮節。
  • 果敢而窒:果斷卻固執不通情理。
  • 徼以為知:靠剽竊來顯示自己聰明。
  • 不孫以為勇:不謙遜卻自以為勇敢。
  • 訐以為直:揭發他人錯誤卻自以為直率。

道德教訓

這段話教導我們,要警惕並避免成為那些宣揚他人缺點、誹謗上位、勇敢無禮、果敢固執、不謙遜和自以為是的人。孔子強調了道德和禮儀的重要性,並指出了君子應具備的品格和行為準則。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養,不僅要勇敢和果敢,還要具備道德和禮儀。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尊重他人,謙虛待人,避免成為自以為是的人,並努力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對品德和行為準則的重視,他的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教誨提醒後人,君子應該具備高尚的品格和道德,這些理念對於中國的道德教育和社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