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原文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聖人,我已經無法見到了;能見到君子,也就足夠了。」孔子又說:「善人,我也無法見到了;能見到有恆心的人,也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擁有、空虛卻裝作充實、貧窮卻裝作富裕,這些人很難保持恆心。」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子貢談論孔子的一段對話。陳子禽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讚美子貢並提出孔子是否比子貢更賢明的問題。子貢則謙虛地回答,強調孔子的偉大和不可超越。

詞語解釋

  • 恭:謙虛。
  • 君子:有道德修養的人。
  • 聖人:道德和智慧極高的人。
  • 有恆: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 亡而為有:沒有卻裝作擁有。
  • 虛而為盈:空虛卻裝作充實。
  • 約而為泰:貧窮卻裝作富裕。

道德教訓

子貢的回答展示了對孔子的無比尊敬,並強調了言語的重要性。他認為孔子的德行和智慧是無法超越的,這段話教導我們謙虛、自知之明以及尊重真正的賢者。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可以理解為謙虛待人,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同時要謹慎言行。尊重那些真正有才德的人,學習他們的優點,而不是盲目自大。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子貢的回答更是突顯了孔子的偉大,強調了他的教義在人類道德和智慧上的不可替代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