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白話文翻譯
魯國的樂官師冕來見孔子。走到臺階前,孔子說:「這是臺階。」走到坐席前,孔子說:「這是坐席。」都坐好後,孔子告訴他:「某人在這,某人在那。」樂官走後,子張問:「這是和盲人交談的方法嗎?」孔子說:「是的,這就是幫助盲人的方法。」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在接待盲人樂官師冕時的言行。這段對話展示了孔子對待盲人的細心和關愛。當時,師冕來訪,孔子用簡單明了的話語告訴他周圍的情況,並告訴他在座的人,讓他能夠更好地參與交流。這也反映了孔子的仁愛精神。
詞語解釋
- 師冕:魯國的樂官,盲人。
- 及階:走到臺階前。
- 及席:走到坐席前。
- 相師:幫助盲人。
- 道:方法。
道德教訓
這段話強調了對盲人的關愛和尊重。孔子用簡單明了的言辭告知盲人周圍的情況,讓他能夠參與交流,這展示了孔子的仁愛之心和對人的尊重。這教導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應該細心體察對方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特別是對於有特殊需要的人,更要給予關愛和支持。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關愛和尊重有特殊需要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應該注意他們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同時,也提醒我們在交流中要清晰明了,讓對方能夠充分理解,這樣才能促進更好的溝通和理解。
歷史影響
這段話體現了孔子的仁愛精神,這些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孔子的教誨對於後世的思想家和普通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們以關愛和尊重他人為行為準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價值觀之一。這種仁愛精神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