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白話文翻譯
季氏準備在泰山進行祭祀。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這件事嗎?」冉有回答:「不能。」孔子嘆道:「天哪!難道泰山還不如林放嗎?」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八佾》篇,記錄了孔子對季氏僭越行為的批評。季氏作為魯國的權貴,擅自準備在泰山祭祀,這種行為違反了禮制。孔子因此感到非常失望,並對冉有未能阻止此事表示不滿。
詞語解釋
- 季氏:魯國的貴族家族。
- 旅:指大型的祭祀儀式。
- 泰山:中國古代著名的祭祀聖地。
- 女:你。
- 弗能救:不能阻止。
- 嗚呼:感嘆詞,表示驚訝或痛惜。
- 曾:竟然。
- 林放:魯國人,可能是當時的一個普通人,這裡用來比較泰山的重要性。
道德教訓
孔子的這段話強調了遵守禮制的重要性。他認為禮制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任何僭越行為都是對禮制的破壞。這段話教導我們要尊重傳統和規範,遵守社會的道德和制度。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遵守規範和制度,特別是在公共和正式場合中。我們應該尊重傳統文化和儀式,避免僭越行為,以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秩序。
歷史影響
孔子的這段話反映了他對禮制和秩序的重視,對中國古代的政治和社會倫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禮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護社會穩定和秩序起到了關鍵作用。孔子的教誨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