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仁而不佞。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白話文翻譯

有人說:「仲弓有仁德但沒有口才。」孔子說:「要口才幹什麼?善於辯駁的人常常惹人厭。不知道他是否真正有仁德,要口才幹什麼?」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對弟子們的一些評價。有人對孔子說仲弓雖有仁德但缺乏口才,孔子則強調仁德的重要性,並指出口才並非必需,甚至可能引起反感。

詞語解釋

  • 或:有人。
  • 雍:仲弓,孔子的弟子,名冉雍。
  • 仁:仁德,道德修養。
  • 佞:口才,善於辯論。
  • 焉用:何用,為什麼需要。
  • 禦人以口給:用口才來應對別人。
  • 屢憎於人:常常惹人厭惡。

道德教訓

孔子的話強調了仁德的重要性,超越了口才和辯論技巧。真正有仁德的人不需要靠口才來應對別人,反而應該以德服人。這段話教導我們重視內在的品德和修養,而不是僅僅追求表面的辯才和技巧。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重視內在的道德修養和真誠,而不是僅僅依賴口才和外在的表現。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夠以誠信和仁德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不需要過分依賴口才來說服他人。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孔子對仁德和口才的看法,展示了他對內在品德的高度重視,這種思想對後世的教育和人際交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