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對品德不加以修養,對學問不進行鑽研,聽到義行不能效法,有了錯誤不能改正,這些是我所憂慮的。」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述而》篇,記錄了孔子對自身修養和學習的深刻反思。孔子強調,無論是品德的修養,還是學問的研究,都是一個君子必須重視的方面,並對自身在這些方面的不足感到憂慮。
詞語解釋
- 德:品德,指人的道德修養。
- 脩:修養,指提升自己的品德。
- 學:學問,知識。
- 講:研究,討論。
- 聞義不能徙:聽到義行而不能效法。
- 不善不能改:有了錯誤不能改正。
- 憂:憂慮,擔心。
道德教訓
孔子的這段話展示了對自身修養和學習的重視。他認為,君子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努力鑽研學問,見賢思齊,有錯必改。這教導我們在生活中要持續自我反省和提升,做到內外兼修,才能真正成為有道德修養的人。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和知識學習。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保持學習的熱情,並且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及時改正錯誤。這樣才能在不斷進步中實現自我完善,成為一個有責任感和道德感的人。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對個人修養和學習的高度重視,對後世的教育和自我修養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強調內在修養的重要性,這種觀點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影響了無數後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這種重視道德和學問的理念,對於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