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1. 白話翻譯
因此,用兵的原則是:當己方兵力是敵人十倍時,就應該包圍他;當己方兵力是敵人的五倍時,可以直接發動進攻;當己方兵力是敵人的兩倍時,可以分兵進行牽制;如果雙方兵力相當,可以進行決戰;如果己方兵力較少,應該以防守為主;如果實力遠不如敵人,則應該選擇避開。小股敵軍如果固守,終將被更強大的敵軍所擒獲。
2. 逐句解讀
- 「十則圍之」
- 當己方兵力是敵人的十倍時,應該採取包圍戰術,這樣能確保敵方無處可逃,徹底削弱敵方的戰鬥力,從而輕鬆取勝。這種情況下,戰術上應追求完全壓制。
- 「五則攻之」
- 當己方兵力是敵人的五倍時,可以直接進攻。這意味著己方在戰術上擁有足夠的優勢,能夠發起主動攻勢,快速解決戰鬥。
- 「倍則分之」
- 當己方兵力是敵人的兩倍時,可以分兵進行牽制或包抄。這種情況下,己方已經有相當的優勢,但為了穩妥起見,可以分散兵力牽制敵方的行動,以達到最大效果。
- 「敵則能戰之」
- 當雙方兵力相當時,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將領要慎重決定,仔細選擇戰術,因為勝敗之間並沒有絕對優勢。
- 「少則能守之」
- 當己方兵力少於敵人時,應該採取防守戰略,避免直接對抗。防守可以利用地形優勢、後勤保障等來拖延時間,尋找反擊的機會。
- 「不若則能避之」
- 當己方實力明顯不如敵人時,最明智的做法是避開戰鬥,而不是強行參戰。避戰能保全己方實力,並等待更好的時機或其他有利條件再發動攻擊。
-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 孫子在這裡總結道,如果小股敵軍選擇固守,最終一定會被更強大的敵軍所俘獲。這意味著在明顯劣勢下,選擇防守固守只會加速滅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
3. 語詞解析
- 「十則圍之」:這裡的「十」是指己方兵力是敵人的十倍。孫子主張在兵力優勢明顯時採取包圍戰術,這樣可以壓制敵方,使其無法逃脫。
- 「五則攻之」:當己方兵力是敵人的五倍時,可以直接進攻。這是因為己方優勢足夠大,能夠有效壓制敵人並獲得勝利。
- 「倍則分之」:這裡的「倍」是指己方兵力是敵人的兩倍。孫子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分兵行動,用部分兵力牽制敵人,分散其注意力或包圍敵方。
- 「敵則能戰之」:這句話中的「敵」指的是雙方實力相當。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有可能獲勝,應謹慎作戰。
- 「少則能守之」:當己方兵力少於敵人時,孫子建議防守,以保全實力,尋找有利的反擊機會。
- 「不若」:意思是「不如」。在這裡,指己方實力遠遠不如敵方。
-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這句話表達了一個重要的原則:當弱小的敵軍固守不動時,最終會被更強大的敵軍所俘虜。孫子在此強調,小股兵力不能依靠堅守來戰勝強敵,應該靈活應變。
4. 現代應用案例
在現代商業中,這段話的智慧同樣適用。例如,當一家公司資源遠勝於競爭對手時,可以進行市場壟斷(「圍之」),把對手的發展空間完全封鎖。而當公司實力稍強時,可以進行積極的進攻戰略,主動搶占市場份額(「攻之」)。當資源稍強,但不足以全方位打壓對手時,企業可以進行分散式競爭,挑選局部市場進行攻擊(「分之」)。
而當公司實力相當時,應該選擇在正面競爭中仔細考慮戰略,而不是草率行動。同樣,當公司資源劣勢時,應該暫避鋒芒,等待更好的時機。
5. 心理戰與領導藝術
這段話也揭示了心理戰的重要性。領導者需要根據對手的實力和自己的優勢,靈活選擇戰術。當實力遠勝於對手時,可以通過壓倒性的優勢來造成對方的心理崩潰;而當實力不足時,應該謹慎行事,避免過早進入消耗戰。這種對情勢的靈活應對,也是領導者智慧的體現。
總結
這段話闡述了根據敵我兵力對比選擇戰略的重要性。孫子告訴我們,作為將領或領導者,應該根據實力的差距來決定戰術,選擇適合的作戰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硬碰硬的對抗。在現代商業、政治和管理中,這樣的原則同樣適用,強調靈活應變和智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