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1. 白話翻譯

因此,真正善於用兵的將領,能夠讓敵人屈服而不必動用武力,奪取敵人的城池而不必攻打它,毀滅敵國而不需要長期拖延戰事。必須用「全勝」的方式來爭奪天下,這樣軍隊就不會疲憊,利益也能夠完全保全,這就是「謀攻」的核心原則。

2. 逐句解讀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 孫子強調,真正善於用兵的將領能夠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讓敵人屈服。這種策略通過謀略、外交、心理戰等手段,達到以智取勝,而非用血腥的戰爭解決問題。
  •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 優秀的將領能夠奪取敵人的城池,但不需要進行耗費資源的攻城戰。這意味著通過謀略或外交手段來讓敵方投降,而不是用攻城車和士兵強行打下城池。
  •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 孫子認為,毀滅敵國不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拖延的過程。優秀的將領能夠迅速取得勝利,避免長時間的消耗戰。這樣既能節省資源,又能避免戰爭持續太久,導致更多的傷亡和國力消耗。
  •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 戰爭應該以「全勝」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說,盡量保全己方的兵力和資源,並且迅速取勝。這樣軍隊就不會因為持續戰爭而疲憊(「兵不頓」),同時戰爭的利益也能完全保全(「利可全」),這是「謀攻」的精髓。

3. 語詞解析

  • 「屈人之兵而非戰」:這是指通過非武力的方式讓敵人屈服,達到不戰而勝的效果。這樣的戰爭方式依賴謀略、外交和心理戰,而不是武力。
  • 「拔人之城而非攻」:意思是奪取敵方的城池但不使用強攻手段,而是通過其他策略讓敵人自行放棄抵抗,這樣可以避免士兵傷亡和物資消耗。
  • 「毀人之國而非久」:這是指迅速取得對敵國的勝利,而不是陷入長期的戰爭消耗中。孫子認為,迅速的勝利才是真正的智慧,長期戰爭只會拖垮國家。
  • 「全爭於天下」:這個「全」字非常關鍵,指的是「全勝」,即在戰爭中保全己方的軍隊和資源,不做無謂的損耗,這樣才能保持戰後的強大實力。
  • 「兵不頓」:這裡的「頓」指的是疲憊或消耗。孫子強調,如果能夠速戰速決,軍隊不會因為長期戰鬥而變得疲憊,這是戰爭成功的關鍵之一。
  • 「利可全」:指的是戰爭的利益能夠完全保全。這裡的「利」不僅指物質利益,還包括國力、士氣等各方面的戰爭收益。保全這些利益,才能讓戰爭真正達到目的。

4. 現代應用案例

這段話中的「屈人之兵而非戰」可以應用到現代商業中。例如,許多企業通過併購、合作或謀略來壓制競爭對手,而不是直接進行資源消耗的「價格戰」。這種策略就像孫子所說的「拔人之城而非攻」,企業用智慧來擊敗對手,避免正面衝突,減少損耗。

舉個例子,蘋果和谷歌之間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的競爭,雙方通過收購初創公司或技術合作來增強自己,避免了大規模的資源浪費,也保持了各自市場中的優勢。這正是「以全爭於天下」的商業策略,通過有效利用資源來取得市場領先,而不是在長期消耗戰中拖垮自己。

5. 心理戰與領導藝術

這段話也暗含了心理戰的重要性。領導者不僅需要知道如何進行正面戰爭,還要懂得如何利用謀略和心理戰來削弱對手的意志。例如,在現代的政治鬥爭中,往往通過製造輿論壓力來讓對手自行退讓,而非直接對抗,這樣的策略能最大化地保全自身的利益。

作為一個領導者,能夠迅速做出正確決策,並避免長期拖延和不必要的消耗,這樣的領導才能真正帶領團隊達成目標。孫子提倡的「兵不頓而利可全」提醒我們,領導者應該始終關注戰爭或競爭中的資源管理,避免讓自己陷入過度消耗的局面。

總結

這段文字的核心在於「謀攻」的智慧: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攻而取城,並且迅速取得勝利,保全己方的力量和資源。孫子強調,真正的勝利不是通過長期的消耗戰,而是通過謀略和智慧,最大化利益並保持國家和軍隊的實力。在現代商業和管理中,這種策略同樣適用,教導我們在競爭中如何最大化保全自己的資源,同時快速達成目標。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