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1. 白話翻譯
不可被擊敗的策略是防守,而可以擊敗敵人的策略是進攻。防守時力量充足,進攻時力量則容易不足。善於防守的人,就像深藏於九地之下,讓敵人無法找到破綻;善於進攻的人,就像行動在九天之上,以無可預測的方式突襲敵人。因此,他們能夠確保自身安全,並達到全勝的目標。
2. 逐句解讀
-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 孫子首先區分了防守和進攻的作用。防守的目的是避免被擊敗,確保己方穩固不敗;而進攻則是為了找到擊敗敵人的機會。這意味著「守」是穩定的基礎,而「攻」則是在時機成熟時的出擊。
- 「守則有餘,攻則不足。」
- 孫子指出,在防守狀態下,軍隊可以積蓄力量,保有足夠的資源和士氣;而在進攻時,軍隊往往需要集中大量資源,可能會因耗費過大而力量不足。因此,防守有助於保持優勢,而進攻可能會增加風險,需要謹慎選擇。
-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 這句話用「九地」和「九天」來比喻善於防守和進攻的將領。善於防守的將領就像隱藏在「九地」之下,深藏不露,讓敵人無法找到他的破綻;善於進攻的將領就像行動在「九天」之上,無跡可尋,讓敵人無法預測他的行動。
- 「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 孫子總結道:真正優秀的將領,能夠通過防守來保全自身的安全,並在時機成熟時進行有效進攻,從而達到「全勝」的目標。這是一種穩定而謹慎的戰略思想。
3. 語詞解析
- 「不可勝」:在這裡指的是「不可被擊敗」的狀態,即防守的目的。防守的本質在於確保己方穩固,立於不敗之地。
- 「可勝」:指的是「可以擊敗敵人」的時機和策略,即進攻的目標。進攻的意圖在於尋找破綻,贏得勝利。
- 「守則有餘,攻則不足」:這句話的重點在於「有餘」與「不足」。防守意味著積蓄力量,使自己處於安全和有利的位置,而進攻則可能會消耗大量資源,導致後繼乏力。
- 「九地」與「九天」:這兩個比喻極具意境。「九地之下」形容防守的深度和穩固,讓敵人無法探測;「九天之上」則指進攻的靈活和高效,讓敵人無從預測。這是防守與進攻的兩種極致狀態。
- 「自保而全勝」:這是孫子強調的戰略目標。「自保」指的是確保自身不受損失,「全勝」則是指在不損失的前提下獲得勝利。這種策略追求的是最大化的成果與最小的代價。
4. 現代應用案例
在現代商業中,這段話的智慧同樣可以應用。許多企業在市場上採取「防守」的策略,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價值,不輕易冒險;而當機會出現時,他們會果斷發起「進攻」,佔領新市場。例如,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公司長期專注於強化其產品品質和用戶忠誠度,形成強大的品牌防禦。同時,蘋果會在技術和設計上不斷創新,適時推出新產品,這正是「九天之上」的靈活進攻策略。
另一個例子是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的策略。特斯拉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儲備方面建立起強大的「防守」能力,而當市場對電動車需求高漲時,特斯拉迅速進攻,推出多款新車型,贏得大量市場份額,達成「自保而全勝」。
5. 心理戰與領導藝術
這段話中,防守和進攻的選擇也涉及到心理戰。優秀的領導者在面對競爭時,會先確保自己穩固,形成對敵方的壓力,讓對手無從下手。當敵人困惑時,領導者可以選擇靈活出擊,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打擊對手,這種「藏於九地」和「動於九天」的策略正是心理戰的精髓。
在領導藝術中,「守則有餘,攻則不足」還告訴我們應該保留實力,避免過度投入。優秀的領導者知道如何在穩定基礎上保有足夠的資源,而不是過度消耗,以保證在面臨挑戰時能夠從容應對。
總結
這段話闡述了防守和進攻的平衡策略。孫子告訴我們,防守的目的是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進攻則是在合適的時機實現勝利。這種智慧不僅適用於古代軍事,也適用於現代商業、心理戰術和領導藝術中,強調了穩定與靈活、耐心與果斷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