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衆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衆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故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白話翻譯
古代那些善於用兵的人,能夠使敵人首尾不能相互呼應,兵力強弱無法互相依靠,貴族與百姓無法互相救援,上下級無法協調一致,士兵分散無法集合,軍隊雖集合卻不能協調行動。若符合利益就出擊,不符合利益則停止行動。有人問:「如果敵人整軍備戰且直撲而來,應該怎麼辦?」孫子回答:「先奪取敵人最重視的東西,敵人自然會被迫改變行動。」因此,軍隊行動要講求迅速,要趁敵人尚未反應過來時出手,選擇敵人防範不足的地方進攻。
逐句解讀
-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衆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 解讀:古代高明的用兵者擅長瓦解敵方的協同能力,讓敵人內部失去聯繫,士氣渙散,無法形成有力的整體。
- 啟發:從心理上擊敗敵人比正面對抗更有效,製造混亂是成功的關鍵。
-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 解讀:行動必須有利可圖,否則寧可等待時機,避免無謂損耗。
- 啟發:精明的行動者不會輕舉妄動,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時刻下手。
- 「敢問︰『敵衆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 解讀:當敵軍整裝待發且聲勢浩大時,孫子建議搶奪對方最重視的東西,以分散其注意力或逼迫其改變計劃。
- 啟發:針對敵人的弱點或關鍵點下手,逼迫其主動應對,是高效的策略。
- 「故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 解讀:行軍作戰要講求速度,趁敵人無法及時反應時出手,選擇敵人意料之外的地方進攻。
- 啟發:出其不意是兵法中最強大的武器,速度則是取勝的核心要素。
語詞解析
- 前後不相及:敵方前後部隊無法互相接應或協助。
- 衆寡不相恃:敵方兵力強弱無法互相依賴。
- 貴賤不相救:敵方的上層與下層無法互相支持。
- 上下不相收:敵方高層與基層無法協調一致。
- 卒離而不集:士兵分散,無法快速集合。
- 合於利而動:行動時要有利益作為出發點。
- 由不虞之道:選擇敵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或路徑進攻。
現代應用案例
- 企業競爭:
- 某公司進行市場戰略時,先搶占對手的核心市場(先奪其所愛),迫使對手改變資源分配,從而打亂其計劃。
- 在電商戰爭中,亞馬遜通過高速物流(主速)擊敗對手,讓其難以招架。
- 軍事案例:
- 二戰諾曼底登陸,盟軍通過製造假情報讓德軍錯判戰略,從而搶奪登陸的主動權。
- 韓信的背水一戰,把部隊放在死地以激發士兵士氣,迅速攻擊對手措手不及。
心理戰與領導藝術
- 分化敵人:使敵人內部產生不信任與混亂,例如在團隊管理中,針對潛在問題提前介入,讓對手無法形成聯合力量。
- 速戰速決:在談判或競爭中,快速捕捉對手的弱點,避免長時間的消耗戰。
- 領導的果斷:領袖需懂得取捨,果斷地選擇最重要的目標,放棄次要利益,以達成主要目的。
總結
這段文字強調了高明的用兵之道:打破敵人的內部聯繫,抓住敵方的弱點並迅速行動,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這種策略不僅適用於戰場,也可以延伸到商業、管理和談判中,教導我們以小博大的智慧,靈活應對千變萬化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