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原文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白話文翻譯

君主賜的食物,孔子一定要擺正座席先嘗;君主賜的鮮肉,一定要煮熟後供奉祖先;君主賜的活物,一定要養起來。陪君主吃飯時,君主祭祀時,孔子會先嘗食物。孔子生病時,君主來探望,孔子面朝東迎接,蓋著朝服,拖著帶子。君主召見時,不等車輛準備好,就步行前往。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對君臣關係中的禮儀和態度。孔子強調在君臣之間應遵循的禮儀規範,體現了他對禮儀和尊重的高度重視。

詞語解釋

  • 正席:擺正座席。
  • 腥:鮮肉。
  • 薦之:供奉祖先。
  • 畜之:養起來。
  • 侍食:陪君主吃飯。
  • 君祭:君主祭祀。
  • 先飯:先嘗食物。
  • 東首:面朝東。
  • 加朝服:蓋著朝服。
  • 拖紳:拖著帶子。
  • 俟駕:等待車輛準備好。

道德教訓

這段話強調了君臣之間的禮儀和尊重。孔子教導我們在與人相處中要謹慎行事,遵守禮儀,尊重他人,這是建立和諧關係的基礎。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要注重禮儀和尊重。無論是在工作場合還是日常生活中,遵守規範和尊重他人都能夠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尤其在禮儀和人際交往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強調禮儀的重要性,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秩序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