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白話文翻譯
季氏家族比周公還富有,而冉求還在幫他搜括財物並增加他的財富。孔子說:「他不是我的學生,大家可以敲鑼打鼓地去聲討他。」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對冉求行為的批評。冉求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但他幫助季氏家族搜括財物,使孔子感到失望,認為這種行為有違道德。
詞語解釋
- 季氏: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家族。
- 周公:周朝的開國功臣,象徵理想的政治家和道德標準。
- 聚斂:搜括財物。
- 附益:增加。
- 徒:門徒,學生。
- 鳴鼓而攻之:公開聲討。
道德教訓
這段話展示了孔子對學生行為的高標準和期望。他強調道德和正直的重要性,認為追求個人利益而違背道德原則是不被容許的。這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堅守道德底線。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可以理解為要堅持道德原則,不被金錢和利益所誘惑。我們應該以正直和誠實的態度對待工作和生活,並敢於對不道德的行為提出批評。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他強調的道德標準和正直品格成為後世學習和效仿的典範,對中國的倫理觀和價值觀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