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脩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白話文翻譯
樊遲陪同孔子在舞雩台下遊覽,問道:「請問如何提升德行、改正錯誤、分辨疑惑?」孔子回答說:「問得好!先做事後得到,不就是提升德行嗎?只改正自己的錯誤,不去指責別人的錯誤,不就是改正錯誤嗎?因為一時的憤怒,忘記了自己的安危,甚至牽連到親人,不就是迷惑嗎?」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提升德行、改正錯誤和分辨疑惑的對話。孔子強調了自我修養和內省的重要性,認為要先提高自己的品德,改正自己的錯誤,並在情緒控制方面保持清醒和理智。
詞語解釋
- 樊遲:孔子的學生。
- 舞雩:古代祭祀場所。
- 崇德:提升德行。
- 脩慝:改正錯誤。
- 辨惑:分辨疑惑。
- 先事後得:先做事,後得到。
- 攻其惡:改正自己的錯誤。
- 無攻人之惡:不指責別人的錯誤。
- 一朝之忿:一時的憤怒。
- 忘其身:忘記自己的安危。
- 以及其親:牽連到親人。
- 惑:迷惑,糊塗。
道德教訓
這段話教導我們,提升德行需要先做事後得到,而不是先享受;改正錯誤要從自己做起,不要總是指責別人;要學會控制情緒,不因一時的憤怒而做出後悔的事情,甚至影響到親人。孔子強調了自我修養和內省的重要性,這對現代人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可以理解為我們應該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先付出再期待回報;應該先檢討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總是挑剔別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因一時的憤怒而做出錯誤的決定。這些觀念對於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都有重要的意義。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特別是在道德修養和個人品行方面。孔子強調自我修養和內省的重要性,這一觀點至今仍然在教育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