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原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白話文翻譯

子貢問道:「怎樣才能被稱為士呢?」孔子說:「做事要有羞恥之心,出使四方時不辜負君命,這樣就可以稱為士了。」子貢又問:「那麼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中稱他孝順,鄉里間稱他敬重兄長。」子貢再問:「那麼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但固執己見的這種人,雖是小人,但也可算次一等的士。」子貢最後問:「現在的官員怎麼樣?」孔子說:「唉,這些目光短淺的人,不值一提。」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子貢向孔子請教關於「士」的問題。孔子給出了「士」的不同層次的標準,並對當時的官員表示了不滿。這段對話反映了孔子的價值觀和對「士」的期望。

詞語解釋

  • 士:在古代,指有學識、有道德的人。
  • 行己有恥:做事要有羞恥之心。
  • 使於四方:出使到四方。
  • 不辱君命:不辜負君主的使命。
  • 宗族:指家族。
  • 鄉黨:指鄉里。
  • 言必信,行必果:說話必須守信,做事必須有結果。
  • 硜硜然:形容固執己見。
  • 斗筲之人:指器量狹小的人,目光短淺的人。

道德教訓

這段話教導我們應該有羞恥之心,做事要謹慎誠信,對家族孝順,對鄉里尊敬長輩。孔子強調了士應具備的品德和修養,並批評了當時一些官員的短視行為。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做人要有道德修養,做事要誠信可靠,孝順長輩,尊敬他人。特別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謹守本分,忠於職守,不要做目光短淺、只圖眼前利益的人。

歷史影響

這段話體現了孔子對「士」的高標準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這些思想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教誨強調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這些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傳承和尊崇,對後世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有重要指導意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