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原文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白話文翻譯

子張問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孔子說:「說話要誠實守信,行為要忠厚誠懇,即使到了偏遠的地方,也能行得通;如果說話不誠實守信,行為不忠厚誠懇,即使在自己的家鄉,又怎麼行得通呢?站立的時候,忠信誠實這些原則就好像在你面前;坐車的時候,這些原則就像在你身邊。做到這樣之後再去行動。」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腰帶上。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子張向孔子請教行為準則的一段對話。子張是孔子的學生之一,這段對話反映了孔子對於誠信和忠厚的重要看法。

詞語解釋

  • 忠信:忠誠守信。
  • 篤敬:忠厚誠懇。
  • 蠻貊:古代對遠方民族的稱呼,指偏遠地區。
  • 州里:指本鄉本土。
  • 輿:車輛。
  • 衡:車轅,車前的橫木。
  • 書諸紳:寫在腰帶上,表示銘記於心。

道德教訓

孔子強調誠實守信和忠厚誠懇的重要性,認為這些品質不僅在本鄉本土適用,即使在偏遠地區也能行得通。這段話教導我們要堅持誠信和忠厚的品格,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保持這些美德。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誠信和忠厚是做人做事的基礎。無論身處何地,只有保持誠信和忠厚,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這也提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言行一致,樹立良好的信譽。

歷史影響

這段話體現了孔子對於誠信和忠厚的重視,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孔子的教誨不僅對於當時的學生有深遠影響,也為後世樹立了道德標杆,成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價值觀之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