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白話文翻譯
公山弗擾佔據了費地反叛,邀請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不高興地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為什麼要去公山弗擾那裡?」孔子說:「他邀請我,難道是空話嗎?如果有人願意用我,我或許能建立一個新的東周。」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公冶長》篇,記錄了孔子和子路之間的一段對話。當時,公山弗擾佔據費地反叛,並邀請孔子去。子路對此不滿,認為不應該去叛賊那裡,但孔子解釋了他希望有所作為的心情,表達了他的抱負和自信。
詞語解釋
- 公山弗擾:魯國的大夫,佔據費地反叛。
- 費:地名,在魯國。
- 畔:叛亂。
- 召:邀請。
- 子:指孔子。
- 子路:孔子的弟子。
- 不說:不高興。
- 末之也已:沒有地方去就算了。
- 豈徒哉:怎麼會是空話呢?
- 東周:比喻強盛的王朝。
道德教訓
這段對話反映了孔子的理想和抱負,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一個理想的國家。孔子的回答展示了他對於時局的深刻理解和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也體現了他積極入世的態度。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有抱負和自信,善於抓住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面對不同意見時,要理性思考,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抱負和對於理想社會的追求,對後世的政治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積極入世的態度和堅持理想的精神,成為中國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效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