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原文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白話文翻譯

子張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能夠在天下推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了。」子張問是哪些品德。孔子說:「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被侮辱,寬厚就能得到群眾擁護,誠信就會受到別人的信任,勤敏就會有成效,慈惠就足以使喚人。」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子張之間的一段對話。子張向孔子請教關於仁的問題,孔子回答了他並解釋了實行仁德所需的五種品德。

詞語解釋

  • 子張:孔子的弟子。
  • 恭:恭敬。
  • 寬:寬厚。
  • 信:誠信。
  • 敏:勤敏。
  • 惠:慈惠。
  • 任焉:信任。
  • 有功:有成效。

道德教訓

這段對話強調了仁德的五個重要方面: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孔子的教誨告訴我們,實行仁德不僅是個人的道德修養,更是能夠在社會中得到尊重和信任、成就事業的重要因素。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注重品德修養。恭敬待人、寬厚待人、誠信做人、勤奮工作、慈惠待人,這些品質不僅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能使我們在職場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歷史影響

這段話展示了孔子對仁德的理解和教誨,對後世的道德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這些觀點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歷史上人們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