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有三仁焉。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白話文翻譯

紂王無道,微子離開了他,箕子淪為奴隸,比干因勸諫而被殺。孔子說:「商朝有三個仁人。」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孔子對殷商時期三位仁人的評價。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殷商時期的忠臣,他們在紂王暴虐無道的情況下,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表現了自己的忠誠和仁義。

詞語解釋

  • 微子:商朝末代君主紂王的庶兄,名啟,因紂王無道而離開。
  • 箕子:商朝的賢臣,因不滿紂王的暴政而被迫為奴。
  • 比干:商朝的忠臣,因勸諫紂王而被殺。
  • 仁:仁愛,具有高尚道德和慈愛之心。
  • 諫:勸諫,指以直言規勸君主。

道德教訓

這段話教導我們,即使在極端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也應該堅持自己的道德和正義。微子、箕子和比干的事跡展示了忠誠和仁愛的重要性,強調了道德在面對暴政時的重要價值。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堅持自己的道德原則,不因外界的壓力和困難而放棄。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學習這三位仁人的精神,堅守正義和道德,勇於為真理和正義發聲。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對仁人義士的高度敬重,他的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教誨提醒後人,要在面對不義時堅持道德和正義,這對於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具有重要意義。微子、箕子和比干的事跡成為後世忠誠和仁義的典範,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