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白話文翻譯
長沮和桀溺一起耕田,孔子經過,讓子路問路。長沮說:「那個駕車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回答:「是的。」長沮說:「那他應該知道路怎麼走。」子路又問桀溺。桀溺問:「你是誰?」子路回答:「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子路回答:「是的。」桀溺說:「壞人壞事像洪水一樣泛濫,誰能改變這個世界?與其跟隨那些避世的人,哪裡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說完,他繼續耕種。子路回去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和人打交道又和誰打交道?天下太平時,我就不會去提倡改革了。」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路》篇,記錄了孔子在旅途中與隱士長沮和桀溺的對話。長沮和桀溺是當時的隱士,選擇避世而不參與政治,對孔子的改革理想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在混亂的世道中,改革是徒勞的,而避世是更好的選擇。
詞語解釋
- 長沮、桀溺:春秋時期的隱士。
- 耦而耕:一起耕田。
- 問津:問路。
- 執輿:駕車。
- 辟人之士:指避世隱居的人。
- 耰:用耙子耕地。
- 憮然:失望的樣子。
- 天下有道:指天下太平有秩序。
道德教訓
這段話教導我們要有改變世界的勇氣和信念,即使面對困難和質疑,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孔子面對隱士的質疑,仍然堅持與人打交道,推動改革,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心公共事務,即使面對挫折和挑戰,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應該學習孔子的堅持和勇氣,為實現更好的社會而努力。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對改革和社會進步的堅定信念,他的思想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教誨和行動,提醒後人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力量。長沮和桀溺的形象,也代表了中國古代隱士文化的一部分,展示了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