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白話文翻譯
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來的?」子貢說:「文王和武王的道理並沒有失傳,還在人間。賢人能理解其中的深奧道理,不賢的人只能理解其中的淺顯道理。到處都有文王和武王的道理。孔子處處都在學習,哪裡會有固定的老師呢?」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衛國的公孫朝向子貢請教孔子學問來源的對話。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這段話中解釋了孔子的學問來源,強調了孔子的學問來自於對文王、武王之道的廣泛學習和深入理解。
詞語解釋
- 公孫朝:衛國的大夫,向子貢請教的人。
- 子貢:孔子的學生之一,名端木賜。
- 仲尼:孔子的字,指孔子。
- 文武之道:文王和武王的道理。
- 未墜於地:沒有失傳。
- 在:存在。
- 賢者:有德行、有才識的人。
- 識:理解,認識。
- 大者:深奧的道理。
- 小者:淺顯的道理。
- 常師:固定的老師。
道德教訓
這段話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孔子的學問來源於對各種道理的廣泛學習和深入理解,而不是固定在某一位老師身上。這教導我們要廣泛學習,不拘泥於一處,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和智慧。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廣泛學習,吸取各方面的知識和智慧,不應拘泥於固定的學習途徑或對象。只有通過廣泛的學習和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及其學生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子貢的這段話強調了孔子的廣泛學習和深入理解,對於後世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法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