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白話文翻譯
孔子說:「富貴是人們所嚮往的,但如果不是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就不應該享受;貧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但如果不是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就不應該逃避。君子如果拋棄了仁德,怎能成為真正的君子?君子無論在任何時刻都不會違背仁德,即使在緊急情況下或艱難困苦中也是如此。」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子貢談論孔子的一段對話。陳子禽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讚美子貢並提出孔子是否比子貢更賢明的問題。子貢則謙虛地回答,強調孔子的偉大和不可超越。
詞語解釋
- 富:富裕,財富。
- 貴:尊貴,地位高。
- 貧:貧窮,缺乏物質。
- 賤:卑賤,地位低。
- 君子:有道德修養的人。
- 仁:仁愛,慈悲的品德。
- 造次:緊急,倉促。
- 顛沛:困難,挫折。
道德教訓
這段話強調了遵循正當方法和堅守仁德的重要性。君子應該不追求不正當手段得到的富貴,也不逃避不正當手段擺脫的貧賤,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仁德,這是成為真正君子的基本要求。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堅守道德和正直的原則,無論在追求成功或面對困難時,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道德底線。這樣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和榮譽。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子貢的回答更是突顯了孔子的偉大,強調了他的教義在人類道德和智慧上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