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白話文翻譯
子游擔任武城的縣長。孔子問:「你在那裡找到人才了嗎?」子游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行事正直,不走旁門左道。如果不是公事,他從來不會到我家來。」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子游和孔子的一段對話。子游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擔任武城的縣長,並向孔子介紹了當地的一個賢才澹臺滅明。
詞語解釋
- 宰:縣長。
- 得人:找到賢才。
- 行不由徑:行事正直,不走歪門邪道。
- 公事:官方事務。
- 偃之室:子游的家。
道德教訓
這段話展示了孔子對學生的關心和對賢才的重視。子游提到的澹臺滅明,通過他正直的行為,展示了儒家對道德和正直的重視。我們應該學習這種不走旁門左道,始終如一的正直品格。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走捷徑。同時,也要重視和尊重有才德的人,並學習他們的優良品德。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和教誨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社會。這段對話突顯了儒家對賢才的重視,強調了正直和道德在個人行為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