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白話文翻譯
孔子會見了南子,子路感到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有不正當的心思,讓老天厭惡我吧!老天厭惡我吧!」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雍也》篇,記錄了孔子會見南子引發的事件。南子是衛國的夫人,以美貌和風流著稱。孔子會見南子,讓他的弟子子路感到不滿,認為老師不應該與這樣的女子接觸。孔子為了澄清自己的清白,向天發誓表明自己的無辜。
詞語解釋
- 南子:衛國的夫人,以美貌和風流著稱。
- 子路:孔子的學生,個性剛直。
- 不說:不高興。
- 夫子:對孔子的尊稱。
- 矢之:發誓。
- 天厭之:老天厭惡我。
道德教訓
這段話展示了孔子的正直和坦誠。孔子為了澄清自己的清白,不惜向天發誓,這表現了他對自己的道德和行為的自信,也教育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保持清白和正直。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要保持正直和坦誠,面對誤解時要勇於澄清事實,維護自己的聲譽。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擔憂,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信任。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的道德風範和處事原則,對後世的道德教育和行為準則有深遠的影響。孔子的坦誠和正直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道德文化,強調了清白和自律的重要性。
1.孔子似不會在子路前指天立誓。且觀論語中,不論甚麼之,求之,與之,則之等等,均與前文有關。矢之,之與子見南子,子路不說有關;厭之,之與予所否者有關。
2.天厭之,之如果是我(孔子),豈非成了孔子自稱之。應該不會。
3.試譯:孔子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夫子馬上像把利箭對着子路講:我若有作不合禮義的事,上天也會厭棄它的(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