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白話文翻譯
子張問什麼是明。孔子說:「小人的誹謗,表面的控訴,不能影響你,這就可以稱為明了。如果這些誹謗和控訴都不能對你造成影響,那麼也可以說你看得很遠了。」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子張和孔子的一段對話。子張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向孔子請教什麼是“明”。孔子通過這段話來解釋一個人如何在面對誹謗和控訴時保持明智和遠見。
詞語解釋
- 浸潤之譖:指小人的誹謗和暗中破壞。
- 膚受之愬:指表面的控訴和指責。
- 明:在這裡指的是明智和洞察力。
- 遠:在這裡指的是遠見和深謀遠慮。
道德教訓
這段對話強調了在面對誹謗和指責時要保持冷靜和清醒,不能被小人的言語所左右。孔子教導我們,真正的明智和遠見在於能夠辨別是非,抵御誹謗,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提醒我們在面對流言蜚語和不實指控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影響。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保持長遠的眼光,實現自己的目標。
歷史影響
孔子的思想對中國文化和倫理有深遠的影響。這段話反映了孔子對智慧和遠見的重視,並強調了保持道德操守的重要性。這些理念在中國歷史上被廣泛傳播,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