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原文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白話文翻譯

哀公問有若:「遇到饑荒年,國庫不足,該怎麼辦?」有若回答:「為何不減稅呢?」哀公說:「現在的稅已經很少了,還能怎麼減呢?」有若說:「百姓富裕了,君主怎麼會不富裕?百姓貧困了,君主怎麼能富裕?」

背景介紹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張》篇,記錄了哀公與有若的對話。哀公是魯國的君主,他向有若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有若提出減稅的建議,並解釋了民富則國富的道理。

詞語解釋

  • 年饑:指農作物歉收、饑荒之年。
  • 徹:減免、取消。
  • 百姓:普通人民。
  • 君:君主。

道德教訓

這段對話強調了民生與國家財政的關係,說明了只有人民富裕了,國家才能真正富裕。這教導我們,治理國家應以民生為本,關注人民的生活和福祉。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段話可以理解為政府應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促進國家的繁榮。減稅、提供福利和社會保障等政策,可以幫助人民渡過困難,從而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歷史影響

這段話反映了古代中國重視民生的治國理念,對後世的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強調了民富國強的道理,這一理念在中國歷史上被廣泛應用,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發表迴響